建设项目拟作出审批意见公开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有限公司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局窗口 邮编:423000
联系电话:******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有限公司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安仁县大金山智能制造产业园涂料产业区大金山路与二背塘路交界西北角处 |
建设单位 |
******有限公司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有限公司位于安仁县大金山智能制造产业园,拟投资1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25万元)建设******有限公司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建设项目。总设计生产规模为年处理废旧锂电池1万吨,项目总占地面积14610m2,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经预处理、撕碎、热解、破碎、筛选、分选、粉碎、筛分等工序得到各类正极材料粉、负极材料粉、铜箔、铝箔及金属构件。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废气: 项目各生产线撕碎、热解产生氟化物及NMHC、颗粒物经负压收集后,经“烟气急冷+两级碱液喷淋+活性炭吸附浓缩+RCO催化燃烧”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排放限值;颗粒物满足《湖南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排放限值;氟化物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4排放限值。 各生产线颗粒物、镍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经负压收集,各自集料器收集后,通过“脉冲布袋除尘器处理”,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颗粒物、镍及其化合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限值;锰及其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满足《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及修改单中表4及表5排放限值要求。 2、废水: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进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安仁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喷淋废水在喷淋塔内循环使用,定期进入沉淀池内加入生石灰沉淀,回用于喷淋塔,不外排;初期雨水经沉淀后用作喷淋塔补水。 3、固废:项目产生的一般固废主要是除尘灰、废螺丝、废塑料外壳、废金属外壳、废线路接头、喷淋沉渣、废催化剂。其中除尘灰、废螺丝、废塑料外壳、废金属外壳、废线路接头可作为产品外售,暂存在成品库。喷淋沉渣暂存在一般固废间,外售处理。废催化剂暂存在一般固废间,交由厂家回收。建设单位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建设一般固废暂存间。危险固废存放地点选择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采取防渗措施并在危险废物堆放处设置标志,危险固废主要包括喷淋塔废液、废活性炭、废润滑油等,经收集后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4、地下水: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工业园区,区域已全面覆盖自来水管网,项目用水为城市自来水,不使用地下水,因此项目的建设不会因运营取水对拟建厂址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根据本项目特点,采用源头控制、分区防渗、地下水监测等措施,防止地下水发生污染。当地下水发生污染后,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本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5、土壤:项目废水和固废均能得到收集处理,厂区建设过程中采取严格的防腐、防渗措施,故正常工况下不会对该区域土壤产生明显影响。厂区所有地面均采取硬化防渗等措施,周边地块主要为园区其他企业和道路,地面均做有硬化,污染物沉积渗入土壤的可能性较小,在做好环保措施的情况下,不会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6、噪声:营运期厂界噪声预测值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功能区标准要求。 7、风险: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因素主要来自生产设施。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评价,建设单位在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和工序操作外,制定了详细的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措施和紧急应变事故处置方案,能大大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发生后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减小对环境污染。本工程在严格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在确保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其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是可控的。 8、生态:拟建工程位于工业园区内,而且本项目外排污染物均能做到达标排放,拟建工程营运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危害。 |
公众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发[2018]4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评价范围内,以网上公示、报纸公示等形式进行了环境影响信息公开。 在公示和公众参与调查期间,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建设单位承诺在以后建设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